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会职工服务工作会议暨“千名职工送保障”行动启动仪式,研究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思路,具体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并启动“千名职工送保障”行动。这次会议,对于我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构建职工服务体系,推动工会职工服务工作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冯勇副主席代表市总工会对职工解困月活动作了动员讲话,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营造氛围,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奉献爱心、为发展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事业广募资金。希望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尽快掀起解困月募捐热潮,将困难帮扶这一职工服务重头戏唱响唱好。下面,我想就如何加强我市工会职工服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做好工会职工服务及开展“千名职工送保障”行动的重要意义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这是工会工作的宗旨,更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做好工会职工服务,工会才能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最信赖的“娘家人”,才能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一直以来,我市工会职工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成为了我市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品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职工利益的实现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职工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奋力增创中山发展新优势 ”的目标,这也向做好新形势下工会职工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职工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职工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努力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把工会职工服务工作作为协助党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职工群众合理诉求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并进一步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适应党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推动工会职工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
做好工会职工服务是工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围绕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切合工会实际、富有工会特色的工作载体,着力推进职工服务,提升工作实效。今天启动的“千名职工送保障”行动是我们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服务职工“四大行动”之一,将向全市困难职工赠送互助保障计划合计1450份,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提升困难职工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千名职工送保障”活动作为工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重要举措,坚持公开透明、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序组织推进各环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实现工会职工服务常态化
一是要主动对接职工需求,全面拓展提升服务功能。各级工会要坚持工会职工服务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意愿做为服务工作的出发点,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确保服务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与广大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对接。并在满足职工困难救助、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心理咨询、文化教育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家政服务、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感情关怀、心理疏导、交友联谊和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方面拓展,切实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工会职工服务与时代发展、改革创新和职工需求相适应,不断拉近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二是要继续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工程。这些职工服务品牌在为广大职工抵御社会风险、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知度。各级工会要根据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在“四送”等品牌工程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常规性、长期性和可持续上下功夫,切实把品牌工程做亮做好。
三是要创新职工服务机制,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并推动形成了“1+2+N”的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格局,建立起“工会为主导,社工为承担,义工为配合”的“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新机制,实现了工会、社工、义工三种服务力量的有机整合。4月22日,省总工会在我市召开了“广东工会构建‘三工’联动服务模式中山现场推进会”,这是对我市各级工会积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推进职工服务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全省“三工”联动现场推进会精神为契机,总结推广好“三工”联动服务职工新模式,深入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构建和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协调,努力凝聚和整合社会力量,加速推动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为工会职工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健全体系,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工会职工服务长效化
一是要完善机制,推进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建设。职工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开展好职工服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从2012年9月起,我们开始着手建设市、镇两级职工服务平台,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升格为职工服务中心,并将服务对象的范围由困难职工扩大至全市职工。4月初,我们又在三乡镇和古镇镇试点建立工会法律服务站,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下一阶段,我们将与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并进一步整合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工会法律服务站、“心灵港湾”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工会社工综合服务中心、五一工人艺术团的资源,将他们纳入职工服务体系进行管理,赋予职工服务中心新的内涵:成为困难帮扶的工作站,促进就业的指导站,维护权益的援助站,精神心理的疏导站,争议预防的信息站,政策法规的咨询站,利益诉求的收集站,健康文化的传播站,努力把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二是要坚持探索创新,拓展工会职工服务网络。创新是推动工会职工服务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也是增强职工服务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各级工会要从实际出发,勇于进取、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载体、模式和方法。要把工会职工服务站建在职工身边,合力打造工会服务职工“1公里服务圈”。与此同时,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在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工会社工服务站等,大力推进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向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延伸和覆盖,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帮助。
三是建章立制,推进工会职工服务载体规范化建设。各级工会要坚持把职工服务中心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窗口来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帮助、法律援助、职工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整合力量,把直接服务职工的各项功能统一到职工服务中心,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确保职工服务中心切实做到阵地稳定、队伍壮大、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效果显著,进而推动职工服务工作的长效化。
四、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的整体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合力。各级工会要把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专题研究,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规划,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要充分把握“三工”联动模式已纳入我市社会体制改革专项任务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人社、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互相配合,形成社会合力。要加强对职工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不断提高工会职工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加强职工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规范化建设要求,执行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加大对职工服务的资金投入以及监管和审计力度,增强职工服务的成效,提高职工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要大力加强职工服务队伍建设。要积极整合职工服务资源,打造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服务队伍。要选拔和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会干部充实到职工服务岗位,并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和能力培训,要求工会干部在熟悉工会业务同时,熟悉社会工作,支持工会干部考取社工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要加强社工、义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社工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注册管理、行为规范、知识更新和专家督导制度等。要进一步做好义工招募、培训,积极推进工会义工队伍建设,努力挖掘工会义工服务资源,让更多工会义工参与到工会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职工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同志们,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职工服务体系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让我们以更加进取的态度,更加积极的作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把得人心、暖人心、顺人意的职工服务工作办实、办好,不断开创我市工会职工服务工作新局面。